(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22小题,44分)
一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16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进货渠道, 但发现已经没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产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供应,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进步 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得了暴利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英国东印度企业的一个尤为重要的革新手段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 一 1625 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 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只比毛纺织品轻, 而且实惠……。这是一种销售范围非常广、需要量非常大的产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要刺激技术革命 D 经济进步需要工业革命
3、首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便宜产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他把英国的小刀、玻璃球和酒等产品运到非洲。他常常挑动非洲部落间的战争,然后用他带来的东西从战胜者手中换取俘虏;有时,他也亲自抓捕黑人,然后把这类黑人运往美洲供应。尽管不少黑人死于途中,但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如此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将来进步成为英国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的工业家。由此可以判断黑奴贸易进步起来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印第安人惨遭虐杀,美洲需要大量劳动力 B 黑人身体健壮, 远不容易逃跑
C 黑奴贸易能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 D 欧洲殖民者对黑人比对印第安人熟知
5、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 美国国家袭断资本主义产生 B 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涉
C 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 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健全
6、下图是泰坦尼克号的图片。当它撞到冰山后,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
A 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 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C 它是首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就
D 它是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等农商品出口很多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全方位解体 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丝茶生产厂家品化程度高 D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丝绸
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降低10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D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肯定抵制用途
9、1872年,侨商创办继昌隆剿丝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以前,逐获厚利”。这种性质企业出现是什么原因有( )
⑴外资企业的影响 ⑵洋务运动的刺激⑶爱国华侨的努 ⑷产品经济进步的需要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⑵⑶⑷ D、⑴⑵⑶⑷
10、《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中记载过下面的状况:“公司十四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分付股息。由于这个原故,同时又因为材料昂贵,与日本纸的角逐,业务很难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期望它只不过暂时停业。”该公司“濒于停业”的根本缘由是( )
A、材料昂贵,生产本钱高,影响了市场竞争优势
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压迫和束缚
C、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D、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11、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买卖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A、飞速发展 B、遭到本国封建权势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12、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需要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以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不可以说明( )
A、范旭东时个爱国资本家
B、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民族工业的进步处境艰难
D、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13、美国人哈默被叫做“红色资本家”。他23岁重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l00万USD的小麦,列宁授与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要紧历史时期分别是( )
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C、苏联推行“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时期
14、“新经济政策一实行,混乱和饥荒立刻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商品的提供了,物价也随之降低。那时党的口号是‘掌握做买卖’”。这里的“掌握做买卖”主要指( )
A、借用产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进步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规范
15、斯大林模式的弊病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不包含( )
A、致使国民经济比率紧急失调 B、导致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
C、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 D、紧急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进步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如此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进步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体现出进步经济要协调进步
17、右图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 这种
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度兴盛,商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进步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期
18、20世纪2024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平稳发展时期,在美国常见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法,风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大家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进步
19、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产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产品有890种,有50种产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商品的出口贸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靡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20、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能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需要遵守工时和最低薪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要紧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舍弃自由企业规范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进步起来
21、“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哪个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如果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打造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22、有关“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厂规范的打造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B 在工业革命年代,企业家不可以自由解雇工人
C 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块 , 通过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D 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开始于工业革命进行中
23、下列有关首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使工业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② 使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③ 使科技人才成为决定性原因 ④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4、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况,真的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可以反映出中国近代( )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 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5、大家日常的下列现象来自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游 ④网上炒股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6、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 )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一流的生产方法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规范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7、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示年代特有些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
⑴ ⑵
⑶ ⑷
A、⑴⑵ B、⑵⑷ C、⑵⑶ D、⑶⑷
28、列宁《论粮食税》:“……大家当时不如此做就不可以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大家获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B、有益于巩固工农网盟
C、引起农民的不满 D、有益于经济恢复进步
29、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如果: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结果
30、矛盾先生的《春蚕》曾描述:“老陈老爷做丝买卖‘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将来,两家都不可以了;老通宝目前已经没我们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两家“不可以了”的一同缘由主如果( )
A、经营与管理不善 B、不进行扩大再生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外国经济的入侵
二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可以一定,我的美国同胞们期望我担就任总统时将不能不为国内现在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沈琪译 选自《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 》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之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常见福利;要在适合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角逐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借助;要取消不适合的生产限制。——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
材料三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兴盛。因为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角逐,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减少,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不过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来,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的走出经济危机。一一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四 “新政”颁布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推行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其国家干涉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很多人否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一一资中筠《也谈罗斯福“新政”》
请回答:
材料一中说:“国内现在形势所迫”指的是什么? 罗斯福解决“急迫形势”的口号是什么?
据材料二,说一说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什么? 其核心手段是什么?
据材料三,说一说作者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的? 材料觉得美国经济“真的恢复”得益于什么?
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对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持什么样的认识?
32、(11分)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看重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手段的有效推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有哪些用途……与官办救灾机构不一样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子、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源自民间,或源自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源自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一是推行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导致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天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天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规范的打造》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常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时候救灾、减灾的特点。(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常识,剖析其成因。(5分)
(3)依据所学常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很多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手段及其历史意义。(4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国内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进步变化
1912~192024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进步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192024年全国注册工厂状况(单位:家)
江苏(含上海)155 浙江42 广东33 陕西3
直隶(含京津)455 山东31 福建3 广西1
其他各省3 奉天19 湖北19 甘肃1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产品分类比重表(﹪)
手工商品 机器商品
1893 81.8 2.6
1930 30.6 19.7
材料四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依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升进口税率,减少出口税率;1935年,国民政府拓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进了民族工业的进步。
材料五 日军炸毁民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⑴据材料1、二,剖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进步的特征,并说明缘由。(6分)
⑵据材料3、四,结合所学常识,剖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步是什么原因。(4分)
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步的最主要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6分)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1—5 ACCAC 6—10 CBDAD 11—15 BBBAC
16-20 CBDBB 21—25 CBBDC 26—30 DDADD
31、
(1)指:经济危机日益紧急 口号:“新政”。
内容;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手段);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核心:产业复兴法。
评价:过大于功论。(2分)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2分)
罗斯福“新政”不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导的产物,两者没直接的渊源关系,
高*考/资+源-网
32:(11分)
(1)特征: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
(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大和民主政治的进步。(3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
33、高*考/资+源-网
⑴特征:飞速发展,但轻重工业进步不平衡、区域分布不平衡。(2分)
⑵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国民政府拓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定新约、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4分)
⑶原因:帝国主义侵略1分
缘由:辛亥革命、首次世界大战、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想
等原因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季;(4分)
特征: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加之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因而呈现畸形进步的(3分)
(4)只有*帝国主义(1分)
认识:,达成民族独立,才能真的达成国家富强。2分